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卷期索引201712 (63:4期)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二年前,在總編輯的邀請下,擔任Paul Willis出版Learning to Labor四十年紀念專刊的客座主編。總編輯期望以當前社會與文化脈絡賦予該書理論的新意,無論是同意、修正或批判其理論都非常歡迎。盼望透過各方學者的論辯,對這本教育社會學經典理論,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經過審查,有三篇通過,得以和讀者分享。

在楊巧玲的「學習做勞工,同時做男人:反學校文化中階級與性別的交織之民族誌研究」中,引用臺灣學者謝國雄的民族誌「四位一體」的概念,同時討論「議題、技法、認識論、存在論」四個面向,呈現對Willis勞工階級學生民族誌與過去不一樣的分析。對於有志於民族誌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四位一體的案例,特別是以經典研究為案例,想必會很有收穫。在這篇文章哩,我最喜歡的是,看到勞工階級出身的Willis在資源缺乏的艱困中,完成研究與該書。
黃庭康撰述的「P. Willis的《學做工》:概念、方法與研究方向」,則從方法層面進行解析,期待對反抗概念的嚴謹定義,後續宜重視勞工階級內不同行動者的比較研究。這些在過去的文獻中,都曾被討論過,也已經有許多低下階級學生向上流動的案例研究。但以中文重新檢視、強調與提醒,仍有可觀之處。特別請讀者閱讀該文時,特別留意作者以原著進行論證的匠心,原文那麼晦澀,作者能那麼仔細地閱讀,其學術用心很值得學習。

前面兩篇屬於方法與方法論的探討,鄭英傑的「學做工還是怕做工?臺灣社會高學業成就勞動階級學生及其家長的反再製心態之分析」則提供實際的研究案例,恰巧回應黃庭康文末呼籲進行的比較研究。在臺灣的脈絡下,部分勞工階級學生,在脫貧與爭面子的心態下,努力「逆風高飛」,獲得較高學業成就。這些勞工階級學生是「怕做工」,而非「學做工」。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哪些機制造成階級再製或反再製。其實,以我所知,許多人類學者,甚至包括John Ogbu,早就注意到弱勢背景學生跨越結構性障礙的可能性。

在教育社會學的理論中,無論1976年的機械式再製論,或1977年的Willis的抗拒論,某種程度上都在說,學校教育與資本主義結構共謀,造成最終的階級再製。然而,同樣是在1977年,季節效應的研究卻證實,真正的問題是在學校之外,學校其實是促進平等的。這類研究延續到2000年以後,不斷地、持續地證實這樣的結論。好玩的是,季節效應研究都會引述再製論者的文獻,而再製論者則幾乎沒有引述過任何季節效應的研究。當我們在紀念Willis這本重要著作時,是否也該正視季節效應研究所發現的完全不同的結論呢?

從書櫃中取出已經斑駁不堪的Learning to Labor,這本從1986年就開始閱讀的書,回憶起每次閱讀時的心情,我始終在想,這次能有何新的收穫。本期這三篇文章,在作者們的協助下,我看到了新的分析構想,再次地檢視、呼籲,還有臺灣脈絡下不同的研究結果。期待各位讀者細細品味、深入思考,從作者們的努力成果中,獲得學術的新啟發、新構想。

201712 (63:4期)期所有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No.162, Sec. 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edber@deps.ntnu.edu.tw +886-2-7749-3892 Copyright 2012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