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卷期索引201912 (65:4期)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本期出版三篇學術論文,與一篇「議題與趨勢」文章。

首篇「十九世紀首位美籍傳教士裨治文在華教育事業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引介」,從教育移轉觀點,探析傳教士設立教會學校之過程,如何成為引介西方教育制度的開端。作者採歷史研究法,考證與分析中、英文史料,探討十九世紀首位來華美籍傳教士裨治文的「設學輔教」,雖然辦學本質仍是傳福音,卻是最先將美國教育制度引入中國的第一人,對引介美國教育制度具關鍵影響。本文作者鉅細靡遺地耙梳許多中外史料,建構裨治文在華教育事業,實屬不易。作者認為從中國近代教育的西化與「教育借入」(educational borrowing)過程而言,裨治文扮演早期引介美國教育制度的先驅角色。

第二篇「批判識讀教育融入影像培力教學:一個東南亞移工自拍影片工作坊的實踐與省思」起於研究者參與一項「東南亞移工自拍影片工作坊」計畫,從教導移工拍攝「第一人稱」影片的田野中蒐集資料,以探究批判識讀教育理論如何實踐於影像培力教學。研究對象是六位參與自拍課程之菲律賓籍加工區女作業員。研究發現,移工的感知與覺察力雖有差別,但以提問(problem-posing)及對話(dialogue)方式,則能引導其透過生命經驗與個人故事進行反身性思考。這種自我觀看方式的影片製作不只啟發移工於自我再現的過程中自我整理與深度思考,也具現批判教育學增能賦權的教育目的。本文引用大量移工的自我敘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是最接近移工世界的時刻。

第三篇「原住民文化融入數學課程的發展:以一所實驗小學為例」採個案研究,以實驗小學教師和研究者組成的共學探究社群,意圖發展與實施文化融入的數學課程,以提升學生對原住民文化的理解及數學學習的表現。本研究呈現共學探究社群如何在分析、設計、實施、評鑑和修正歷程中進行文化融入數學課程的發展過程。研究結果呈現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會特別關注問題的情境與文化表徵,以發展能融入文化表徵的數學教案,頗有價值。若本研究能進一步提出文化融入數學課程發展模式或原則,則可協助未來原住民教育研究進入不同層次的問題意識。

最後,本期的「議題與趨勢」,其文章內容則是整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19年11月8日舉辦「教育的展望:人才培育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之「課程與教學改革經驗之辨證與反思」專題論壇場次。本論壇我們問了如下問題:「課程與教學概況為何?歷年課程改革與教學的經驗為何?如何解讀(成功或失敗)變革經驗?我們留下什麼改革的「遺產」或「後遺症」?我們可以從這些經驗中學到什麼?一種「負責任」的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可以是什麼?走過的如何成為國家與學校課程發展及教學創新的研究與實務改進的基礎?根據這些經驗,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願景可以是什麼?」。此論壇特別邀請黃政傑教授、陳麗華教授與藍偉瑩執行長擔任引言人,期盼大家一起來思考臺灣課程改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1912 (65:4期)期所有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No.162, Sec. 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edber@deps.ntnu.edu.tw +886-2-7749-3892 Copyright 2012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