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
本期共收錄四篇論文。首篇文章〈敘事課程界定與論述基礎之探究―提升學童語文識能的取徑〉,作者為提升學童語文識能發展敘事課程,探討何種敘事文本最有價值,需納入敘事課程內容,以及有關文本選擇及組織的原理原則。該文主要目的在界定敘事課程的意義及其基礎論述,以做為課程實踐依據。而敘事課程的實施,以促成學童與文本的交互作用、規劃學童發展閱讀思考及發展其敘事能力的活動、鼓勵學童發展批判詮釋能力的活動為原則。最後結語於敘事課程實踐要素的考量,以評量學生語文識能發展實況為核心,並討論教師課程知能及教學策略、課程實施環境條件等要素之間的關聯性,以能具體達成提高學童語文識能之目標。 第二篇〈效用、基本善與能力發展—論「平等」的多元視野及其教育蘊義〉,作者透過對效益論、正義論與能力取向理論等相關文獻之分析,深入闡述「效益平等」、「總體效用平等」、「Rawls 的基本善平等」以及「基本能力平等」等四種不同觀點之內涵及其侷限性。作者在該文最後嘗試提出「平等」的多元思維取向,期待能夠為未來教育公平議題研究提供更妥適的倫理學基礎。 第三篇〈以科學探究精神開展通識教育:Schwab 在芝加哥大學的超越與實踐〉,作者以回顧方式描述1940 年代以降,Schwab 在芝加哥大學推動的一系列融合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將Hutchins 等人高懸的通識教育理想具體開展實現為大學教學課程的歷程。儘管1960 年代之後,學院面臨萎縮,讓通識教育的理念無以為繼,但是,芝加哥大學推動通識教育的經驗仍然能在其他學校的通識課程中成為參考的元素。而其發展通識課程的慎思籌劃經驗,也鑄成了日後Schwab 在課程理論的實踐論述。 第四篇〈透視官方知識之生成—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政治脈絡分析〉,作者為釐清政策型塑背後各種利益團體的微觀政治,以多重方法檢視高中生活科技新課程綱要在不同對象中的意義,嘗試從課程綱要轉化為課程文本的教科書政治中透視官方知識的生成。透過訪談、文件分析以及電話調查,歸納出教科書編審選之制度外與制度內政治性因素。文末作者總結生活科技課程變革仍是由上而下的威權建構形式,並未彰顯解構威權與挑戰菁英的草根改革。
|
||
201206 (58:2期)期所有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