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卷期索引201012 (56:4期)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本期共收錄四篇論文,前兩篇屬於教育哲史領域,後兩篇則屬於課程與教學領域。第一篇〈情緒教育的哲學探究:迷思、重要性與建議〉,作者認為儘管全人教育的理想,大體上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亦即教育的理想,旨在培養知、情、意、行四層面和諧發展的人,但與認知層面高度受重視的情形比較起來,情意層面顯然是相當受到輕忽。作者身為教育哲學的研究者,乃從哲學角度,剖析情緒教育的迷思與重要性,並進一步提出對於情緒教育的建議:一、教學之中兼顧內容與形式的適當性;二、培養適當抒發與表達的習慣;三、陶冶良善的感受態度與敏銳的感受性;四、提升師長的情緒素養與營造學校的教育氛圍;五、注意家庭生活及社會文化對情緒教育的作用。這些建議,對臺灣情緒教育的實施,頗具參考價值。

第二篇〈田培林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早期發展(1954-1975)〉,作者係藉由歷史文獻的閱讀分析,探討從1954 ~ 1975 年田培林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早期發展,其特色包括:一、「研究」是教育研究所早期發展的重要方向;二、教育研究的內容偏重於教育哲史;三、聘任學有專精的教授來授課;四、學生的素質要高,寧缺勿濫;五、田培林教育愛的實踐,裨益教育研究所早期的發展。此一探究,可幫助讀者了解田培林與國內教育學研究重鎮―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的關係,並可窺知臺灣教育發展的部分樣貌。誠如作者所言:
超過半世紀的歲月裡,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緊扣著臺灣教育的發展脈動,盱衡國內大學院校教育相關系所的師資,多位專家學者曾經在此接受學術訓練。而其培養的學生對臺灣的教育發展,更是挹注涓流不息的一方活水,這一切的功勞實應歸於田培林籌設教育研究所之初的苦心經營。
讀者若欲深入了解教育學大師田培林的學養、風範與貢獻,可詳參本文之探究。

第三篇〈國家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的困境與想像:以地方國教輔導團為例〉,作者以縣市層級的「國民教育輔導團」為對象,訪談了四個分布於北、中、南、東縣市的相關行政人員、輔導團員及相關人員。結果發現,目前國家課程與教學的推動,面臨四大困境:一、缺乏完善的「行政」與「課程與教學」間的分工與對話機制;二、缺乏課程與教學政策的整合與轉化機制;三、偏重領域學科教學,忽略課程意識的發展;四、對學校層級的課程與教學影響有限。面對此四大困境,作者建議應超越過去以「輔導團」為主的課程與教學推動模式,而重新「想像」一套未來可能的「國家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作者的想像包括:一、建構一個完善的課程「轉化」機制:如,審議與研發;二、發展「課程與教學網絡」,做為教師「職涯」及「專業」發展的管道;三、培養超越課程政策的課程意識;四、發展以「學校」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以上幾點想像,對於我國未來的課程與教學革新方向,頗具啟發性。

最後一篇〈Diversity within Uniformity: The Dynamics of Government Control and Program Diversity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aiwan〉。由於各國的師資培育政策,大都受到兩股勢力的牽引,一為政府的一元化管制,二為市場的多元化機制,因此作者乃藉由分析我國中等師資培育學程的教育專業課程,來探討在這兩股力量的影響下,教育專業課程的結構與內涵,究竟呈現何種樣貌。作者蒐集國內41所中等教育學程的教育專業課程資料,針對課程結構、開課類型與領域內涵,進行分析、對照與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師資培育課程在一元化的政策架構下,僅享有有限的多元空間;對於造成此一現象背後的師資培育政策之脈絡與沿革,作者亦詳加說明與探討。此外,作者提出幾點建議,可做為我國師資培育課程修正之參考。

201012 (56:4期)期所有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No.162, Sec. 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edber@deps.ntnu.edu.tw +886-2-7749-3892 Copyright 2012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