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的PBL跨域課程:設計、實踐與未來展望
高等教育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圖書目錄課程與教學人工智慧時代的PBL跨域課程:設計、實踐與未來展望

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5899#104)

人工智慧時代的PBL跨域課程:設計、實踐與未來展望
Transdisciplinary Project-Based Learning Courses in the AI Era
人工智慧時代的PBL跨域課程:設計、實踐與未來展望
  • 主編:楊雅婷
  • 書號:54WBB05901
  • 定價:600
  • 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
  • 出版日:2025/05
  • 版次:初版
  • ISBN:9786263693104
  • DOI:10.53106/9786263693104
  • 主編:楊雅婷
  • 書號:54WBB05901
  • 定價:600
  • 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
  • 出版日:2025/05
  • 版次:初版
  • ISBN:9786263693104
本書介紹

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培育學生運用新興科技應對永續發展挑戰,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重要議題。各國亦日益重視PBL跨域課程,視其為培養學生永續發展能力的關鍵途徑。

本書以PBL跨域課程為核心,融合STEAM教育、P6BL方法論、AIoT新興科技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具實踐性的課程設計策略與創新教學模式。內容系統化地闡述課程的理論架構與設計原則,並說明如何將PBL課程有效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國際交流及縣市合作。書中亦納入課程成效評估方法及多元的跨域教學資源,展現課程發展的整體視野與未來願景。

編者精選來自臺灣各地14個具代表性的課程案例,涵蓋氣候行動、潔淨能源與優質教育等多元SDGs議題,真實呈現學生如何透過跨域知識整合及新興科技應用,在合作中動手實作,創新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本書不僅是教育工作者設計與推動PBL跨域課程的重要參考,更是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關心未來教育發展之各界人士不可錯過的著作,協助您掌握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創新的關鍵趨勢與豐富實務經驗。


推薦文

  • 面對數位轉型的導入與永續發展之實踐,楊雅婷教授邀集學者專家與教育工作者以STEAM課程設計與PBL教學策略為核心,結合AI與SDGs,示範跨域的教與學。透過師生協作與真實情境之體驗,深化學生高層次思考與永續發展能力,為教育創新提供深刻啟示及實用行動方針,堪稱PBL跨域課程典範之作,特推薦予教學現場教師參考學習。(鄭英耀 教育部長)
  • 期望藉由本書的分享,帶動更多中小學教師PBL跨域教學實踐,培育更多具備跨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世界一流人才。(吳穎沺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
  • 本書全面展示PBL在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價值與實踐可能性,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完整的理論支持與實務案例,是探索教育未來的重要參考資料。(沈聖智 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 學生在PBL跨域課程模式中將能更注重行動實踐,以創意的解決方案面對全球性的挑戰,同時對永續發展產生深刻認識並產生實質貢獻。(巫勇賢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 本書成功結合本土教育實踐與國際教育發展趨勢,透過案例描述學生與其他國家夥伴共同探討全球議題,培養出有責任感的永續發展公民。(劉美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特聘教授兼教務長)
  • 從本書可以看到從中央部會、大學教授到中小學教師團隊共同推動STEAM結合PBL跨域課程,彷如是集結全村之力培育年輕人的當代實例。(陳永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 PBL跨域課程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趨勢,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引發更多教育工作者對於PBL跨域課程的關注和討論。(施百俊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作者

楊雅婷、林秋斌、林子斌、呂翠鈴、林志隆、林珊如、林燕珍、鄭至展、郭人豪、黃明貴、郭雅玲、劉文育、胡文彧、陳雅婷、賴怡妏、陳秀鳳、李俊輝、黃怡綺、洪銘陽、曾鋐样、陳為志、莊文昭、陳靜怡、周凡淇、吳雪華、簡君羽、顏嘉吟、鄭鈿樺、蘇郁雅、李紋勝、吳彗瑜、陳亭儒、劉憶芳、王川、劉冠群、曾勝恩、鍾竹清、宋瑗玲、徐曉思、劉松源、許曜榮、尤舜弘、呂羿賢、張博裕、林在營、鄭凱安

楊雅婷

  •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特聘教授兼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主任
  • 學歷: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財務金融學士、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財務金融碩士、美國普渡大學教育科技博士
  • 經歷: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總主持人、教育部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主持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終身科學影響力與年度科學影響力)、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十大傑出資訊人才、國科會2024未來科技獎、行政院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學者、行政院科技部傑出學者養成計畫之優秀年輕學者、國立成功大學產學特優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金質獎學者、國立成功大學參與大學創新與大學社會責任優良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特優教師
  • 專長領域:專題導向跨域(STEAM)課程之設計與評量、運用AI於健康管理與學習歷程即時分析、高層次思考(批判思考、創造思考、問題解決)、創新學習策略(數位遊戲式學習、數位說故事、探究實作)、基於人工智慧的創新科學評量方式、智慧教育科技與數位學習

本書目錄

第1篇 PBL跨域課程的設計與評估:從本土實踐到國際協作

  • 第01章 PBL跨域課程的核心概念與設計原則/楊雅婷
  • 第02章 PBL跨域課程融入課綱/林秋斌
  • 第03章 PBL跨域課程融入國際交流:增進跨文化理解的PBL課程模式/林子斌、呂翠鈴
  • 第04章 PBL跨域課程的縣市合作推廣/林志隆
  • 第05章 PBL跨域課程的成效評估/林珊如

第2篇  PBL跨域課程案例:SDG 13氣候行動

  • 第06章 如何利用科技進行預警來減少洪水災害並保護生命安全?/郭人豪
  • 第07章 如何透過跨域合作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黃明貴、呂翠鈴
  • 第08章 在氣候變遷導致的限水情況下,如何保障穩定的用水供應?/郭雅玲、劉文育、胡文彧、陳雅婷、賴怡妏、陳秀鳳

第3篇 PBL跨域課程案例: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暨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

  • 第09章 在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屏東的充足陽光發展綠電,解決缺電問題?/李俊輝
  • 第10章 如何善用科技改善教室內的空氣品質?/黃怡綺、洪銘陽
  • 第11章 如何改造校園內的閒置空間,消除安全隱患並創造新的用途?/曾鋐样、陳為志、莊文昭、陳靜怡

第4篇 PBL跨域課程案例:SDG 3良好健康和福祉

  • 第12章 如何解決雨天運動場域不足的窘境?/周凡淇、吳雪華、簡君羽、顏嘉吟
  • 第13章 如何解決長輩身體機能老化的問題?/鄭鈿樺、蘇郁雅

第5篇 PBL跨域課程案例:SDG 4優質教育

  • 第14章 如何提升學生自我與群體安全意識,並有效共享有限的校園活動空間?/李紋勝、吳彗瑜
  • 第15章 如何善用智慧科技解決草莓被隨意剪採的問題?/陳亭儒、劉憶芳、王川、劉冠群、曾勝恩
  • 第16章 如何設計並製作適合一年級學生的玩具,緩解新生入學焦慮並促進情緒適應?/鍾竹清、宋瑗玲、徐曉思、劉松源、許曜榮、尤舜弘、呂羿賢

第6篇 PBL跨域課程案例:SDG 15陸域生命

  • 第17章 如何有效管理椿象以維持社區生態環境的平衡?/張博裕
  • 第18章 如何運用AIoT科技協助居民偵測石虎進入雞舍捕殺雞隻的問題?/林在營
  • 第19章 如何解決學生無法實地觀察不同周期校園植物的挑戰?/鄭凱安

第7篇 願景及未來圖像

  • 第20章 PBL跨域課程之願景及未來圖像/林燕珍

第8篇 教學資源

  • 第21章 PBL跨域課程的教學資源/鄭至展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mail.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
研究方法 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