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的主体性 |
||
---|---|---|
![]() |
|
|
本書介紹
大教育家兼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早在二千多年前即努力在「知你自己」(Know Thyself),「自己」即是「主體性」的一種表徵,知,當然以「知自己」開始。以「台灣」作為台灣學生「認知」的對象,這是天經地義,毋庸置疑。不幸,「台灣教育」卻使台灣的子弟,心中無台灣,甚至唱衰台灣,有幼兒園教師上課時說了幾句台語,竟然有小朋友一聽,馬上一臉不悅及不屑的表情,立即用雙手摀住耳朵,尖聲的大叫:「老師,不要再講那種非常難聽的語言了。」幼童無辜,是什麼因素造成無邪又天真的小孩心靈上受到如此嚴重的創傷與憤慨,肇因於「台灣教育」主體性的失落。
關鍵詞 |
||
本書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