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高等教育評鑑制度 |
||
---|---|---|
![]() |
|
|
本書介紹
芬蘭的正規教育體制自義務教育以後,即採行普通高中與職業教育的雙軌並行制,與我國正規教育體制相仿。現今芬蘭為因應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更加重視教育與研究的發展,其中高等教育對於提高國民教育水準及促進全民競爭力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而評鑑正是維持及改善高等教育品質的重要關卡。是以芬蘭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發展甚早,已具相當充足之經驗,可為我國參考。 台灣評鑑協會近日出版由吳淑娟小姐編著之「芬蘭高等教育評鑑制度」一書,針對芬蘭的學制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加以介紹,並進而探討芬蘭高教評鑑制度的沿革、發展及運作模式;最後,則對其高教機構評鑑制度進行反省,並進一步說明值得我國參考借鏡之處。 一般而言,評鑑可分為內部與外部評鑑,而芬蘭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對於內、外部評鑑是採取兼重並行的原則;其評鑑機制又約可分為區域/地方層級的評鑑,及國家層級的評鑑等兩類。其中,國家層級的評鑑多屬於外部評鑑,主要係由教育部及「芬蘭高等教育評鑑協會」所共同執行。 該協會於1995年由政府撥款成立,為獨立於高教行政機構與大學校院外之機構,主要負責協助教育部、大學及技術學院進行評鑑,並負責針對高等教育的機構、實施方案和主題等進行稽核及品質評鑑;並於評鑑過程中提供諮詢服務及發展評鑑方法,以將芬蘭高品質及國際性的實務效能傳播到各高等教育機構及教育部。 由於該協會已發展出一套相當合理的評鑑基準與步驟,其在兼顧教育品質與鼓勵績優院校、評鑑機構主動提供服務與引導、評鑑模式之彈性,以及對評鑑者專業知能與技術之重視等方面,皆值得我國省思。綜上所述,芬蘭高教評鑑制度對我國的啟示包括:評鑑深獲政府重視、提供廣泛多元的評鑑功能及評鑑操作準則、彈性的評鑑程序,以及建立完善的高教品質保證制度。 |
||
本書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