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
高等教育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圖書目錄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

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5899#104)

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
Equity in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
  • 主編:高教出版
  • 書號:54JRB00101
  • 定價:250
  • 出版社:高教出版
  • 出版日:2014/11
  • 版次:1版
  • ISBN:9789862661017
  • 主編:高教出版
  • 書號:54JRB00101
  • 定價:250
  • 出版社:高教出版
  • 出版日:2014/11
  • 版次:1版
  • ISBN:9789862661017
本書介紹
  1. 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之一:「教育資源重分配的正義」-以臺北市教育經費分配為例
    當前臺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之一,在於教育無法使社會階層正常流動。然而,教育本是人民向上流動的管道,也是弱勢者翻身的支柱,因教育衍生的問題千頭萬緒,即使臺灣從1994年9月即開始推動的教育改革,諸如教育鬆綁、帶好每一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政策,的確使國內的教育有一定的成長與進步,但卻仍未能解決所有民眾所關心的教育問題。而其中較為嚴重的,包括國中升學壓力仍重、智能教育掛帥的教育理念,以及高等教育市場商品化的競爭。
  2. 以Rawls的社會正義觀評析:十二年國教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策目標
    推動十二年國教是當前政府的重要教育政策,而其中「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更是四大目標之一。然而,教育部擬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規劃究竟如何?時機成熟了嗎?莊勝義(2007)針對十二年國教「教育機會均等」內涵的剖析與評論認為,教育機會均等其實不應只著重在資源分配的議題上,而應結合「需求、能力、機會、成果」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以回應教育機會均等訴求的複雜性,不應過度簡約教育機會均等意義的界定,而忽略其所涉及個人的稟賦、教育條件乃至人性的假定等複雜因素。王順民(2007)認為,十二年國教的教育機會均等,對於其在化解升學或入學管道壅塞之時,標榜「免試升高中」突顯出不必考試以紓解升學壓力的人性誘因;「多元化入學」管道暢通,讓大家都有受教圓夢的可能。但是,當進大學變得如此輕而易舉、甚至是唾手可得時,轉而出現的則是朝著排名前面的幾所明星學校,做難度更高的入學競爭。因此,「十二年國教」是否就淪為一種只解決有無入學機會的絕對性剝奪問題,卻忽略要深層思索不同成長背景學生彼此落差的相對性剝奪,是否有因此加速擴散、惡化、甚至拖垮整體國家的競爭能力。
  3. 族群教育機會均等的里程碑:美國公立學校「布朗判例」52週年紀念之歷史回顧
    1954年5月1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判「布朗對托布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1)所涉及的「隔離但平等」(segregation but equal)主張和措施違憲,這個為學界所簡稱的「布朗判例」(The Brown decision)掀起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迫使美國主流社會嚴肅正視美國立國精神:民主、自由與正義。「布朗判例」為自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總統的「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後,黑人所獲得最偉大的勝利,係終結隔離措施下形成美國的兩種世界(Patterson, 2001: xiv)。2004年適逢「布朗判例」50 週年紀念,美國學界熱絡回顧與反思「布朗判例」的源起、經過、意義與影響。今以此議題為文,雖說未能及時與美國學界同步共襄盛舉,然在國內教育學界尚未專文討論此問題,以及近來「泰勞案」引發的人權問題、「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逐漸浮現,期望激起國內積極正視有關族群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多元文化觀。
  4. 我國弱勢教育政策與社會公平之相關研究
    弱勢教育政策自1960年以來早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主要施政重點之一,例如:1965年的美國《初等與中等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第一章(Title I)和《啟蒙法案》(Head Start),以及英國1967年的《普勞頓報告書》(Plowden Report)等影響重大的弱勢教育政策,便是以思索如何協助弱勢學生擁有正向的學校學習經驗,也促成教育研究與教育政策規劃以教育公平與弱勢教育的互動關係為討論的重要核心與熱門主軸。而我國自1995年起所推動的「教育優先區」計畫、1999年的「健全國民教育方案」、2003年的「全國教育發展方案」、2006年的「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計畫與「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2008年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2010年的「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服務」,以及2013至2014年為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提出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等相關弱勢教育政策,也正呼應了國際教育改革趨勢。為進一步深入分析我國歷年弱勢學生教育政策的利弊得失,本研究團隊首先根據Rawls、Coleman、Young與Sen等學者對社會正義的相關理論進行歸納與整理,修正鄭勝耀(2011)所建構之弱勢學生教育公平指標,進一步形成「我國弱勢教育政策與社會公平之相關研究」之研究問卷,再針對全國學校教育現場與教育行政機關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將問卷分析結果歸結為我國未來制定相關弱勢教育政策的參考。
  5. 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
    早在1996年臺灣首次官方的教育改革行動―「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就在其總諮議報告書指出五項改革重點目標,而「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就是其中之一(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1996)。隨後,在「教育理念與地方教育實務」研討會議上,除指示如何落實此目標:政府辦理國民教育,應該堅持它的普遍性與公平性特質。從學生走進學校,劃入班級時,就應該注意無論何種編班方式,都可能有其功效上的侷限。因此在設計上,應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頁46)
  •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黃城、卓民道、林政谷、陳冠州、彭煥勝、黃瀞瑩、鄭勝耀、洪儷瑜

本書目錄
  1. 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之一:「教育資源重分配的正義」:以臺北市教育經費分配為例/黃城、卓民道、林政谷
  2. 以Rawls的社會正義觀評析:十二年國教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策目標/陳冠州
  3. 族群教育機會均等的里程碑:美國公立學校「布朗判例」52週年紀念之歷史回顧/彭煥勝
  4. 我國弱勢教育政策與社會公平之研究/鄭勝耀、黃瀞瑩
  5. 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洪儷瑜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mail.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