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品質:由OECD指標論學習與就業力 在全球化經濟競爭的年代,各國亟需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而提升品質則須仰賴人力的提升,也就是具備專業、高精密技術的人力。此時,完善職業教育系統和高等教育系統的分工就顯得更加重要,也就是教育系統如何培育訓練有素的各層級人力資源,例如:勞工、技術人員、專業人員,或由大專院校系統培育的高階知識份子。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所宣布的職業教育政策主要有五個方向,分別是提供學生就業所需的技能、改革目前的職涯諮詢、確保教師及訓練者在職場皆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善用職場訓練和進修,並發展工具讓相關人士投入職業教育訓練。鑑於臺灣近年高等教育擴張,讓技職學校大量升級為大專院校,OECD對於職業教育系統和在職教育的投入,實值得臺灣當下學校教育系統省思並做為借鏡。
「歐洲學生聯盟」的發展與啟示 2013年,「歐洲學生聯盟」(European Students Union)適逢成立30週年,目前由隸屬於39個歐洲國家的47個國家級學生會所組成,會員學生人數超過1,100萬人,是一個政治組織,以保障歐盟學生的權利、維護學生受教品質為宗旨,目的在促進歐洲高等教育學生在課程與學習、教育、社會、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權益。本文主要在探討「歐洲學生聯盟」的興起與發展,以及「歐洲學生聯盟」的會務運作與重要計畫。目前「歐洲學生聯盟」執行中的計畫主要有「探求學生的品質」、「經援學生的未來」及「共享增強與保障品質的實踐成果」,另有各項夥伴計畫。預期未來「歐洲學生聯盟」會對歐盟、歐盟高等教育,以及世界青年未來的發展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歐洲學生聯盟」的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也深具啟示作用。
歐盟委員會(EC)高齡學習的新發展策略:高齡者增能計畫探討 由於高齡人口遽增以及終身教育學習理念的激發,針對高齡者的學習也從以往福利觀點走向教育觀點。為因應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與潮流,高齡教育必須強化及創新,以提供適合高齡者學習的機制,進而引導高齡者走向成功老化,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實。本文主要在探討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新近推動針對高齡者學習的高齡者增能計畫(The Sen Empower Project of EC)之內容與作法,首先探討該計畫的發展背景、理念、目的、對象、參與國家與地區等;其次,說明增能計畫的理論基礎與課程設計,強調在中高齡轉換學習、行動和增能等層面的課程設計;第三,在執行方案內容與參與方式中,分別探討奧地利格拉茨市(city of Graz)、德國卡塞爾市(city of Kassel)、奧芬巴赫區(district of Offenbach)、義大利羅馬、英國蘭開夏郡(county of Lancashire)和立陶宛的德考納斯(city of Kaunas)等地推行方案的重點與內容;第四,分析高齡增能方案成功因素與推動成效;最後,有鑑於歐盟委員會的高齡者增能計畫,尊重老人的權利,滿足個體需求而又有知性的挑戰性,引領高齡者走出生命的尊嚴和獨立,開展高齡學習新思維。歐盟委員會的高齡者增能計畫對於人口老化的速度較歐美國家更為迅速的臺灣,在邁向高齡化的社會中,或許可以找到參考與借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