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5899#104)
老師爸爸札記
|
|
- 作者:鄭同僚
- 書號:54MTB00101
- 定價:200元
- 出版社:高教出版
- 出版日:2006/06
- 版次:1版
- ISBN:9789578147270
|
|
- 作者:鄭同僚
- 書號:54MTB00101
- 定價:200元
- 出版社:高教出版
- 出版日:2006/06
- 版次:1版
- ISBN:9789578147270
本書介紹
- 作者序
金果的園林 高中之前,我一直想成為一個撚筆桿的文學家。當年大學入學,是先填志願卡再考試,考完按志願分發,一試定終身。考前,我將所有大學的中英文系都依次序填上了。繳交志願卡前夕,大妹隨手幫我多加了政大教育系的代碼上去;我想,反正志願已經填了那麼多,也不差一個,就繳了卡。沒料到,放榜後,竟然考上的是無意中被加填上去的政大教育系。 這樣偶然的因緣,讓我進入教育領域,先是當學生,後來當爸爸,然後當老師,一晃將近三十年,我再沒有離開過教育。少年時期的文學情懷,現在,只留假日偶而倚窗翻翻新詩舊詞時的隨機感動而已。在一連串自我角色變換的過程中,我逐次領悟到做為教育學習者的幸運,因為我總有最切近的機會,去體驗諸方對於人類成長的論說與故事,讓我可以觀察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成長。每個生命的成長過程,無論是智慧能人也好,弱智凡夫也罷,仔細閱讀他們生命過程中的或悲或喜、或起或落、或得或失,其中種種心情轉折、起心動念,無一不是大河詩篇,無不讓我感動、震撼。
也因此,當自己有機會參與學生或孩子的成長過程時,總能夠讓我更加珍惜、更加認真。回首來時路,這些年來自己顯然也因為懂得珍惜與認真而增長不少見聞。這樣想來,我雖離文學而就教育,但仍有機會以人的成長為風景,每天閱讀不同的人生,參與了許多人用生命在書寫詩篇的創作過程;看來,教育,其實是更大更實際的文學場域呢!比起來,我顯然較鄭愁予幸運得多,我遠離了「維特的墓地」,竟然幸運地誤入了「金果的園林」,一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這本小書,收錄的是我過去三四年來當爸爸又當老師的過程中,在「金果的園林」裡,陪大小孩子們成長的一些體會與我看到的風景。這些文字大部分都曾經刊載在人本札記上,主要以說故事的方式,談師資培育、談師生關係,也談親子關係。集結出書,主要是為分享自己同時扮演老師和爸爸兩種角色的經驗,並自我勉勵,把過去的經驗做為自己不斷反思成長的鏡子。
從小到大教過我的老師,都曾是我學習的鏡子;親人、學生、朋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所給予的許多考驗與支持,都是我成長的動力。曾經和我在園林中相會過的人,也許忘了我的樣子,但大概忘不了我這特殊的名字,阿僚謹以這本小書向大家報告我生命之旅的一些學習心得,也一併在這裡向各位致謝。 鄭同僚 2006年6月6日 於花園新城
- 推薦序
創造生命中的美好回憶-來自媽媽老師的叮嚀 同僚老師的札記要出版了,他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老師爸爸札記》,因為他是先當老師後當爸爸的,文稿中記載著他和學生的交會、自己帶著兩位孩子的歡喜、一些生活上的感想與思考。看著同僚老師的文稿,有一種相知的相惜之感,因為我是先當媽媽之後才因孩子投入教改,成為自主學習的教師。 捧讀這些文章,浮起一個來自媽媽老師的叮嚀:如果你愛這個世界,也愛這些孩子,請和他們共同創造一些生命中的美好回憶,因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太陽,光與熱的來源,而「老師」則是不同的星光,在暗夜中指引孩子一盞、一盞的希望和可能。你們共創的美好經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對應,都將收入孩子的記憶寶盒中,成為最珍貴的心靈資產,引領或伴隨著孩子,走過一生。
當了二十多年的媽媽,十多年的老師,我確信家庭功能真是無可取代的。因為「父親」教導孩子紀律和規範的重要,「母親」給孩子無盡的愛和接納,「兄弟姊妹」則提供孩子自我觀照的參考,這些因素組合成一個小小生命成長的必要沃土。讓他學會認識自己,懂得如何與世界合理對應。只是這樣的家庭組合,在現代社會中好像愈來愈少了。單親家庭的父母,要兼母職或父職,家庭少子化的結果,使許多孩子喪失手足間自然的分享與同理學習。更多的是不知如何當父母的困惑,這真是令人遺憾的事! 我想很多孩子都會羡慕書中的小主人翁「愛彌」和「寬」,因為他們有一個強壯而溫柔的爸爸,會在睡前聽他們說話,雨天陪他們踩水;出糗了,有人分享心裡的寒冷;得意時,有人在旁邊鼓掌。這種傾聽、同理的情意對應,引領認知、提供建議的討論功能,是現代父母重要的能力,其間,不但培養了親密的親子關係,也為成人的生命增添無限的甜美。可惜很多家庭這樣素樸的親子對應,都在孩子進入小學,開始學科學習後就被忽略了。
很多現代父母知道,幼兒時期,父母和家人就是孩子的全部,他的世界透過父母的牽引而展開,如果父母給孩子較多的關注和營養,願意帶他們出去玩,和他們說話,陪他們遊戲,稱讚、並鼓勵他們從事各項探索,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不但有較高的自信,也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互動能力。科學家甚至發現,這樣長大的孩童,大腦的發展也比一般兒童來得好。問題是,進入小學後,一路到大學,孩子的學科成績佔據了父母的心,排名的先後、成績的焦慮、能否升入明星學校?取代一切的情意支持,難怪很多孩子希望自己永遠不要長大。我常想,如果父母和老師能夠有個好的分工,父母管情意支持,教師管知識開展,我相信孩子一定會對生活充滿興趣和希望。
遺憾的是,同僚老師透過實習老師看到的教育現場,結論是「忙碌而無聊」,這樣貧瘠的情境,怎麼教養出熱愛知識,享受創造的下一代? 記得十年前,我之所以投入教改,和一群父母、老師創辦種籽小學和自主學習中學,原因就是在接受尚未畢業的師院生訪問後,他們告訴我:「你談的教育理念我們都懂,可是這些理念在台灣是行不通的。」我想,這些準教師們連校門都還沒轉換,就已經放棄自己對教育的理想和熱情了,把孩子交到這樣的教師手上,我們的下一代還有什麼希望?於是決定邀請親、師、生一起努力,奮力辦它一所儘可能往理想趨近的學校。
十年了,我很感謝我自己兩個孩子,以及參與我們行列的家庭和教師,這些六到十八歲的孩子,在這個學習空間裡,共同製訂生活公約,試著在不同的學習領域中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反省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釐清自己優勢和弱勢,尋求自己和環境間的最佳對應可能,並且著手去做! 我們一起創造了多少美好的事呵!親師生協同的團體運作、公約、分級分組的混齡學習、大旅行、劇團……,數都數不清。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清楚看到生命的對應可以是真實而快樂的,學校學習可以是豐盈、興奮而歡喜的,雖然我們很多成人在一開始,也有很多的恐懼和憂疑,不過我們可以透過成長團體的同理、討論而澄清、消除。當父母、教師不再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自然可以允許孩子海闊天空地發展,並且不棄不離地傾聽孩子、陪伴孩子,提供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給他們參考,和他們討論,支持他們培養各項能力,讓他們站在成人的肩上,繼續成長。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和努力,我相信能夠珍惜人間各種關係,愛自己也愛他人;能夠有機會在生活中創造各種美好經驗;能夠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主動學習,才是生命之所以值得存在的真正意義。 願天下的父母、孩子和教師,都能珍惜相會的福緣,創造美好的生活! 台北市中學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主持人 李雅卿
- 推薦序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 關於教育這件事,幾乎人人有話說,畢竟每個人都受過國民義務教育;對於教育改革的呼聲古往今來似乎也從來沒有停過。可是,教育就像幾十年前有專家講的:「原本我有六大育兒理論,可是在我生了六個孩子之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
的確,在這個眾聲喧嘩充滿焦慮的時代中,如何培育孩子成為全球競爭下的贏家,恐怕是所有家長面對眾多教育理論時最感到徬徨無助的。 同僚兄多年來在大學裡擔任師資培訓的教職,簡單講,他是老師的老師,當然有許多的教育理論,但是同時他也從事教育改革及社會運動,從大學的象牙塔中跨出,貼近一般社會大眾的感受,再加上他自己也有二位正在小學就讀的孩子,以父親與家長的角度,更能全面地關照教育問題,因此,這本《老師爸爸札記》,可以讓父母或老師,都心有戚戚焉地一起思索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在《小王子》書中這麼寫著:「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但是他們大都忘了!」同僚兄對各種不合理制度以及僵化的思考有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與?性,但是對於孩子,他卻像大哥哥般,是個仍保有童心的大人。
總是覺得這種體貼的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大家都知道「教育是點一盞燈,而不是填一個桶子」,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這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孩子天生就擁有好奇心,可惜往往被家長或學校老師在急切的知識灌輸下,一次又一次給澆息了,非常可惜。
從同僚兄的札記中,也可以感受到身為老師或家長的喜悅。雖然有人這麼調侃地說:「人的前半生為父母所毀,後半生毀於子女手中。」我們與學生或孩子的關係,可以是痛苦的互相折磨互相對立,也可以是快樂的一起成長。同僚兄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地觀察與反省,也印證了一句話:「因為人們無法自始就懂得完整關照自我,所以上帝才創造了孩子,讓人有機會回溯生命。」 跟著孩子長大,品嚐生活的滋味,《老師爸爸札記》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相信你會從書中體會到我們失落已久的單純道理。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
- 作者簡介
鄭同僚 澎湖人。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教育行政系哲學博士,現在是政大教育系的專任老師,兩個孩子的爸爸,喜歡散步、飆腳踏車,以及打抱不平。
|
本書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