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英與大眾:中國高等教育60年 |
||
|---|---|---|
|
|
|
|
本書介紹
中國高等教育60年在高等教育被迫放棄蘇聯模式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可資借鑒的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環境下自己創造的“革命教育模式”。這種“革命教育模式”是蘇區教育、抗日根據地教育和解放區教育的集成,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己探索出來的符合中國實際和中國共產黨人教育理念的模式。“歷時20餘年的革命根據地教育既有著不同階段的各自特點,更有著新民主主義教育的共同性質,它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結合中國當時的國情,對教育做所得中國化的嘗試和實踐。”“延安時期的抗日革命根據地教育已基本形成了新民主主義教育理論,具有明顯的中國民族特色,到了解放區教育更是創造起一個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適應革命鬥爭需要的新型教育體制。”周谷平主編: 《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中國化歷程——選擇•融合•發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77頁。中蘇關係破裂之後,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建設和發展自己的高等教育的民族情緒和情感,加劇和堅定了選擇“革命教育模式”的決心。概括來說,“革命教育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調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革命鬥爭事業服務;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青年與工農大眾相結合;強調面向勞動人民開展大眾教育,為工農及其子女爭取受教育權,實現教育民主;強調實用教育,活學活用。“革命教育模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在教育領域的直接表現。 “革命教育模式”及其所反映的高等教育思想和理念,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之後的中國高等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了中國的三次“教育革命”。
|
||
|
本書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