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5899#104)
						
							
								解碼大學評鑑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 
							
							
								 
									
								 | 
								
									
										
									
									- 作者:劉維琪
 
									- 書號:54WOB01201
 
									- 定價:200元
 
									- 出版社:高教出版
 
									- 出版日:2017/02
 
									
									 - 版次:1版
 
									
									- ISBN:9789869159524
 
									
									 
									
											   		  
									 
								 | 
							  
							   
								
							   
								  
								
								
							 | 
						
						
							| 
									  
							
									 本書介紹 
									大學系所評鑑已經在臺灣上路十年,對於評鑑的熱議至今仍不絕於耳,大學評鑑的發展也一直持續演變中,但部分人士對於系所評鑑的內涵欠缺了解,還在以「舊觀念」評論「新評鑑」。究竟為何系所需要被評鑑?推動系所評鑑的十年過程中,又曾遭遇哪些亂流與批評?最後問題如何解決?面對少子化衝擊下的高教新時代,評鑑的新思維是什麼?大學評鑑未來將何去何從? 
本書集結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前董事長劉維琪教授歷年所發表的精彩論述,區分為理念(觀念解碼)、執行(行動列車)、人力(委員新語)、學習(學習評量)、回應(火線話題)、未來(前瞻未來)等六大單元。儘管十年間國內大學評鑑的發展出現巨大變化,隨著歲月的遞嬗推移,評鑑的核心觀念仍足堪時間考驗。書末並收錄其他媒體對於作者的專訪,如實反映「評鑑推手」的心路歷程。 
    - 作者簡介
      劉維琪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榮譽講座、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研究院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中華大學校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國科會人文社會處副處長、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票金控公司董事長      研究領域與專長:公司理財、金融機構管理、管理經濟、行為財務 
 
									
									
										 
									 
									
										
											
								 | 
							
						
							| 
							 本書目錄 
							
    - 思—理念篇
      卷一:觀念解碼      1. 認可 vs. 排名      2. 認可≠績效責任      3. 冰淇淋要從冬天開始賣-談評鑑制度的建立與推廣      4. 評鑑觀念的轉變-從投入到產出      5. 揚棄傳統評鑑,建立以認可制為基礎的系所評鑑制度      6. 當系所評鑑遇到SCI論文       7. 系所評鑑不是研究評鑑       
    - 行—執行篇
      卷二:行動列車      1. 葡萄美酒與教學甘露      2. 系所評鑑會失靈嗎?       3. 系所評鑑的標準在哪裡?       4. 如何提高評鑑的正確性?       5. 如何評鑑生師比?        
    - 人—人員篇
      卷三:委員新語      1. 尋找李斯特      2. 評鑑委員精益求精,止於至善      3. 評鑑委員的四個取捨      4. 系所對評鑑委員的期待      5. 如何降低評鑑偏誤?       
    - 學—學習篇
      卷四:學習評量      1. Less more的評鑑理念      2. 迎接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中心的評鑑新時代      3. 對校務評鑑的四個期待      4. 推動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的機制      5. 大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的關鍵       
    - 響—回應篇
      卷五:火線話題      1. 評鑑促使高等教育多元化       2. 也談學術研究評鑑      3. 「大學分類」還是「委員分類」?       4. 大學分類評鑑,是限制不是鬆綁      5. 大學分類應透過績效評比的競爭機制自然成形      6. 如何展現大學的辦學績效?       7. 如何看待大學排名?      8. 「評鑑」等於「排名」嗎? 再論「大學評鑑」的種類及與「排名」的差異      9. 大學排名系統的差異化      10. 轉型中的大學經營、排名與評鑑      11. 管制干預或市場機制?從認可評鑑談大學招生政策      12. 誰來監督評鑑中心?       13. 大學評鑑是用學校自己的尺評量自己       
    - 測—未來篇
      卷六:前瞻未來      1. 維基式評鑑      2. 評鑑中心的轉型與期許-2010新年新希望      3. 你也可以不一樣      4. 評鑑國際化 此其時也      5. 大學國際化與評鑑      6. 認可制評鑑增強大學自我改善能力      7. 自我評鑑是大學自治能力的展現      8. 從歐盟看臺灣—結合認可與品保的大學評鑑制度      9. 向追求自我超越的教育界人士致敬      10. 教學評鑑的下一個十年       
    - 訪—專訪篇
      卷七:人物側記      1. 百年大學校務評鑑優質啟航的重要推手      2. 強化大學競爭力,提升高等教育品質—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談校務評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