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圖書
期刊
電子書
DOI服務
數位專區
教育研討會
考試資訊
客服中心
訂購服務
關於高教
網站總覽
圖書目錄
教育行政
研究方法
數位學習
華語文與科技
課程與教學
教育政策
教育評鑑
測驗與統計
比較教育
教育通論
高等教育
教育新知
教育史哲
教育法學
教育科技
教育行銷
教育工具書
教育心理
輔導與諮商
幼兒教育
技職教育
首頁
圖書目錄
課程與教學
後現代主義的課程觀
為尊重著作權及符合「合理使用」原則,若有PPT或各章授權使用需求,請與本公司洽詢(02-23885899#104)
後現代主義的課程觀
Viewpoints of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主編:
高教出版
書號:54JBB01901
定價:
280
元
出版社:高教出版
出版日:2016/01
版次:1版
ISBN:9789862661505
線上訂購:
主編:
高教出版
書號:54JBB01901
定價:
280
元
出版社:高教出版
出版日:2016/01
版次:1版
ISBN:9789862661505
線上訂購:
本書介紹
Jayne Fleener後現代
課程理論
的啟示
本文旨在透過Fleener後現代課程理論的探究,以省思其對課程研究與改革可能的啟示。Fleener認為,現代主義數學化實體觀背後潛藏著一種支配性的邏輯,她主張以後現代的關係、系統、意義三種邏輯觀取而代之。奠基於此三種邏輯觀之上,Fleener認為課程應是一種機體中心的課程,此種課程強調關係、合作、整全的面向,課程因而不再是一種物件,而是機體/環境的複合體。此外,受學習型組織理念的影響,Fleener主張將學校、課程轉化為學習型組織,以強化其創造力及適應社會變遷的能力。本文最後則是根據Fleener的後現代課程理論,省思其對吾人的啟示。
臺灣
原住民族
語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
本研究是以Fairclough的批判論述分析模式為架構,探討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的論述文本、論述實踐及社會實踐,分別進行文本分析、過程分析及社會分析。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一、現行族語教育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欠缺評估與監督;二、族語教育隱含我族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與權力鬥爭;三、原住民主體性論述是主宰當今族語教育政策的霸權;四、族語論述實踐與臺灣族群意識和政治存在辯證關係;五、族語政策論述體系重構原住民族社會的知識信仰;六、族語教育政策和原住民的族群認同應解構。
批判的民俗誌研究:以北美
批判教育
學陣營為例
本文關切批判教育學是否有明確的方法論?以及北美的這些批判教育學陣營的學者如何掌握確切的資料來對教育現象進行批判?因此,透過文獻回顧的方式指出批判教育學與批判民俗誌的關係,並且指出(1)擴展個案方法與文本的詮釋;(2)反思性的建立;(3)多點田野的策略與田野的重訪/比較;以及(4)重視民俗誌的後台等北美批判教育民俗的特色,並且認為這些特色正是發展本土批判教育學論述的重要核心策略,也就是本地的研究需要朝向批判的實用主義的路上。
問題導向式
行動學習
的整合應用:以高等教育為例
為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學教師的教學型態已從「傳統講述」轉變為「問題導向、團體討論、行動實作、即時應用與批判思考為主軸」的教學。
問題導向學習源於醫學教育,係以學生為中心,盼透過實際問題,幫助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解決難題;而行動學習則是強調做中學與主動建構的體驗課程,除善用團隊的批判思考與反省激盪外,也期望能解決真實問題。因此,結合問題導向與行動學習特色的新課程教學模式,頗值得大學院校推動「翻轉課程教學型態」時參考。
本篇首先探討問題導向與行動學習的基本概念,其次探究問題導向行動學習的運作方式與應用,期望提出結論與建議供大學院校推動課程教與學的革新時參考。
臺灣四套
語文教科書
的價值取向研究
本文主要是從公民的道德價值來研究臺灣四套現行初中語文教科書的價值取向,以了解這四套初中教科書價值取向的內容、比重和呈現方法。透過研究,我們才能更有效地評估這些教科書有沒有落實課程綱要中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研究首先利用文獻建構教科書價值取向的分析框架,然後採用先定性,後定量的研究方法。數據顯示,這四套教科書的三個年級都缺了世界層面價值取向的範疇,其他一些年級在家庭、國家、民族或自然等都有不足,可以說,四者都未能發揮「教科書是價值取向的載體」的應有功能。但各項範疇的比重則還有商榷的餘地,例如,四者在個人的量太多,而國家、民族與世界的比重就有不足,這樣課程文件中的教學目標就難全面落實。教科書的價值取向應按學生認知心理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才較合理,但不少呈「Λ」或「V」的發展,說明選材量比較隨意。如果課程文件能在不同範疇價值取向的質與量方面皆有一個明確的比重建議,則教科書的編寫才有依據,教科書也才能有質量的保證。
轉換與更新:中國大陸課堂教學
話語研究
隨著「語言學轉向」及話語分析的興起,課堂教學話語研究開始為人所矚目。中國大陸過去三十年的課堂教學話語研究呈現出兩種語絡:「非批判的方法」與「批判的方法」。其中前者又存在兩種取向:語義學取向與語用學取向。但嚴格意義的批判研究取向的教學話語分析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傳統課堂教學話語的運作方式有所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身分、關係及觀念體系在覺醒的課堂教學話語實踐中部分得以重建。但課堂教學話語要真正成為一種「解放的」話語實踐,還有賴於教師「批判的語言意識」的發展。面對中國大陸課堂教學話語研究亟待突破的狀況,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以高度的使命感投身其中。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鍾鴻銘、單文經、趙素貞、張盈堃、閻自安、何文勝、安桂清
本書為
課程研究
歷年經典論文集結
Google play圖書同步發行:
免費試讀版
、
購買電子版
、
購買印刷本
本書目錄
Jayne Fleener後現代課程理論的啟示/鍾鴻銘、單文經
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趙素貞
批判的民俗誌研究:以北美批判教育學陣營為例/張盈堃
問題導向式行動學習的整合應用:以高等教育為例 /閻自安
臺灣四套語文教科書的價值取向研究/何文勝
轉換與更新:中國大陸課堂教學話語研究/安桂清
教師服務
合作出版
期刊徵稿
聯絡高教
高教FB
讀者服務
圖書目錄
教育期刊
訂購服務
活動訊息
數位服務
高等教育知識庫
國際資料庫收錄
投審稿系統
DOI註冊
線上購買
高點網路書店
元照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教育資源
教育網站
國際教育網站
關於高教
高教簡介
出版授權
合作單位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1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信箱:edubook@mail.edubook.com.tw 台北市館前路 26 號 6 樓 Tel:+886-2-23885899 Fax:+886-2-238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