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


 

 
 
首頁卷期索引202303 (69:1期)
教育研究集刊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第一篇文章「大學跨域教育之學理基礎—從Nicolescu超/跨學科思想探析之」,係從學理辯證的方式來論述大學推動跨域/超學科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並藉之來反思、檢討目前大學跨域課程的知識整合議題。作者主要透過理論分析方式探究B. Nicolescu超/跨學科的思想,不僅介紹了Nicolescu的觀點,同時也深入剖析了超/跨領域整合深層的邏輯思維,相關的論證解析或許不易立即理解,但回到原初理念的理解與闡釋,不但有助於檢視長久以學科為本的大學教育處境,亦有助於重新思考、釐清有關pluri-disciplinary、multi-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nary和cross-disciplinary等概念的指涉內涵,並藉之來審慎處理不同概念指涉下的知識結構與課程組織問題。該文為跨領域教育實踐主張提供了知識論及教育理論的脈絡論述,於今日臺灣教育改革朝向跨領域學習之趨勢具有啟示性意義與貢獻。

第二篇「運用『小老師』任務於特教師培素養導向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則是以當前師資培育政策強調專業素養導向為背景,在特教師培統計課程的教學行動中,運用眾人自小學即熟悉的「小老師」實施方式,轉化設計成為於師培大學教學的「小老師」任務,以之作為促進師資生的合作學習及涵養特殊教育專業素養的教學策略。作者透過教學行動研究的歷程描述,鋪陳了其教學設計理念與教學行動的意義,並從專業素養的觀點來省思其教學行動對素養導向師資培育的啟發。該文透過務實觀點討論「小老師」任務在師培課程的實施成果與啟發,不僅提供特教師資生多元動態的合作學習經驗,也創造了重新詮釋「小老師」意義的機會,如此教學行動研究之實務經驗反思與行動啟發,將有助於提供其他大專校院教師之教學實踐研究之參考。

第三篇「接觸偏差同儕對偏差行為影響的決策—動機內在歷程分析」,嘗試整合社會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來建構整合性的決策—動機歷程理論模式,進而重新理解青少年的偏差行為,主要係透過多層次結構方程模式,探討青少年接觸偏差同儕、偏差行為的趨向/逃避動機、偏差行為的社會益損評估、偏差行為正負情緒及偏差行為之關係,藉以補足現行文獻之不足,研究議題具有創新性,在研究結果與討論及建議上對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亦具有參考的價值。誠如作者所建議,未來當可擴大對不同年齡層青少年群體進行相關探究,並進一步探討不同次群體間的差異性結構關係,而在教學實務上,也就可以因著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新認知與理解,帶出新的行為輔導與情緒調節策略。

鑑於2030雙語教育政策之推動,帶給各級學校教學實務極大的衝擊與挑戰,本期書評特別敦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簡雅臻副教授評介《超越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深度學習的多元素養教學》(Beyond CLIL: Pluriliteracies Teaching for Deeper Learning)一書,以期能對國內雙語教育的實務推動與研究有所助益。該書為Doyle與Meyer於2021年針對CLIL雙語教學所出版之新書,書中透過檢視過去實施CLIL的經驗與成效,提出了新的多元素養教學模式來強化深度的學習,強調多元素養為跨學科、語言、價值觀、文化及數位化世界的試讀能力,因此特別介紹深度學習方法與多元素養連結的整體性教育運作方式,諸如深度學習的機制、驅動力與輔導等,也具體提出了實施深度學習的多元素養教學法,以及語言教師的角色與定位。作者於文中所分享的評述與建議,當有助於國內各界對當前雙語教育推動的理念、目標與方法有新的反思與啟發。

202303 (69:1期)期所有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No.162, Sec. 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edber@deps.ntnu.edu.tw +886-2-7749-3892 Copyright 2012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