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公民的12個方案:全球教育理論與實踐 12 Programs for Educating World Citizen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Global Education |
||
---|---|---|
![]() |
|
|
本書介紹
1.內容涵蓋全球教育理論、政策、教學方案及教學資源,清楚完整。 2.教學方案涵蓋「全球議題、問題與挑戰」、「文化與世界區域」、「本國與世界—國際關係」等三面向,豐富多元。 3.在職國小教師在全球教育及相關領域教授的指導下發展教學方案,並經教學現場試教與修正,確實有教學功效。 4.教學方案多採基進派思想典範,建立小學生的全球視野,並引發其實踐符合臺灣脈絡的在地行動。 國教院院長 吳青山 教育應該不一樣,但如何不一樣,無疑是個大哉問。或許,有人想要菁英教育,也或許,有人推崇全民教育,而在教育光譜的各個端點,貢獻光源的基底究竟需要耗費多大的努力或承受多少次的曲折挫敗,才能釋放出最真且亮眼的原色,仍然是我們有待解決的課題。 對於臺灣而言,要從代工走向自創品牌,要從勞力密集走向技術密集,要突破兩岸政治條件與島國經濟的限制,人力素質將是帶動整個國家前進的力量,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教育。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陳麗華 全球化不是一種我們是否要到哪兒去(out there)的問題, 而是我們根本就已經身在其中(in there)。 問題的關鍵不是我們要「脫離」什麼? 而是我們要「朝向」 哪裡去?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以定格的過去思維,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去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雖然跟我們一樣,受益於地球之母蓋亞的養育,但是,他們坐著網路科技的雲霄飛車,早已是移居在雲端的世界公民。認清這項現實,就知道推動全球教育刻不容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田耐青 在這本書裡,有一群教育工作者想要培養的小學生正是「知道」並且「在乎」全球問題與挑戰,而且願意以「行動」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公民,就像血鑽石導演Edward Zwick以拍電影的行動改變世人對鑽石的看法一樣。 當然,鑽石距離小學生的經驗是遙遠的,所以我們選擇帶領學生由全球觀點覺知並關懷消費、暖化、溼地、菸害、氣候變遷、貧窮與飢餓等議題,並進行在地行動,由自身及週遭做起,改善現況。我們也希望學生「對於其他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我們選擇帶領學生認識越南、日本、斯里蘭卡及其他亞洲國家;引導學生瞭解這些國家與臺灣經濟、民生、文化等面向的關連。最後,我們示範如何由社區的脈絡與資源出發,由不同角度認識臺灣在世界史中的定位與責任。 |
||
本書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