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當中的「價值思辨」,除了道德哲學與道德思辨之外,還有美感素養與生活美學。作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美感素養與生活美學」的內容包含(一)「美」的價值思辨:從「價值學」(axiology)來進行思考,美作為一種價值,是否足以作為人生安身立命之終極價值;或是辨識美與真、美與善,以及美與其他價值之間的相互關聯;(二)美感經驗的反思:在多元的社會中,反思現代人類如何培養適切的美感素養,理解新穎的美感經驗,接納迥異的美感品味,或是批判其中可能含有的意識型態等;(三)美學問題與生命教育其他素養的連結:除了價值思辨,生命教育其他核心素養為「人學探索」、「哲學思考」、「終極關懷」,以及「靈性修養」。其中「人學」的問題與美學問題如何結合?哲學思考如何應用於美感素養?終極關懷如何包含生活美學?靈性修養又如何與美感素養產生關聯?凡此問題,均為生命教育重要課題。本次徵稿,盼能從這些問題當中徵求深入探討之研究論文。
思覺行盼教育學乃一兼融中西及儒釋道思想,含蓋歷史和未來、個人和社群、本土與世界發展的全人教育思想。其思想體系立於建構人生三觀價值的思覺行盼思維體系,以整體的合為辯證起點,基於個人和社會是生命共同體,尊重人的獨立自主性,珍視每位宇宙成員的價值和責任,激勵人以接納、欣賞、關懷、自信和大愛直面困境,實踐減熵的正向思維,避免退回叢林,秉持「自覺覺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之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育宗旨,開展一種兼具辯證批判和詩性的嶄新胸懷和創新視野,指向兼顧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美好生活。因而,以思覺行盼的視角(perspective)檢視臺灣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綱的生命教育,思考如何落實孫效智教授提出之:為什麼活著?該怎樣活著?又如何能活出該活出的生命之「人生三問」深具意義。
目前雖然僅高中設有「生命教育」學科,然各個教育階段,包括幼兒和成人教育,舉凡以促進理性的批判反思和覺醒、情性的圓柔關懷和德性的實踐力行等,開展自主自律、和諧奉獻的生活實用、德行實踐、公平正義、文化發展的創新和永續,均必須立於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統合「內在之思」、「現象之覺」及「探究問題」和「永續增能」的自我超越和社會參與的身心靈的全人發展方得以致之。故無論教學旨趣、課程設計、師資培育、教育領導、學校文化、自主學習等均需整合自我、社會和自然生活面向,將生命意識納入學生的主體價值體系,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心,敏銳其感官知覺,習於批判封閉的心靈、反省和創新,破除自我的虛無和迷失,發揮潛能,展現承擔促進社會與文化發展的時代責任實踐力,為生生不息的人類與宇宙盡一份心力。
有鑑於此,本刊呼應2021年通過的「永續發展教育柏林宣言」之邁向2030永續發展教育目標,以及2022年歐洲全球教育大會、OECD和UNESCO等提出的邁向2050的「歐洲全球教育宣言」之追求人權、性別平等、多元包容、永續和平、團結正義的圓滿未來,以「思覺行盼生命教育」為題,向各界邀稿,期藉此讓生命教育除了被看見外,更能透過教育,彰顯臺灣生命教育對個人、社會和全球發展的投入和貢獻。
本期主題的徵稿主要扣緊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綱及幼兒或成人教育等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議題,包括教育、心理、社會、哲學、科技等之理論、政策、課程、教學、師資、評量、領導、方法論等均熱烈歡迎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