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


 

 
 
篇名
奧爾波特的自我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更多文章
作者 裘學賢
中文摘要
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已深入今日社會的各層面,幾乎日常生活的每樣事件都可加以心理學的解釋。不同的心理學理論,可由不同角度解釋人的行為與經驗。但是,四十多年前,心理學的研究途徑,侷限二種:其一是行為論(behavioristic theories),無情地嚴格要求以客觀的方法,具體的,可量化的實驗設計來研究可觀察的行為。另外是精神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ies),追蹤下意識動機(unconscious motives),深入探討入性最內層的生物層面。而在這二大陣營之外,另闢谿徑,開創出所謂「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奧爾波特(Cordon W. ALLport, 1897—1967),是重要領導人物之一。他沈著地開創自己的路,持續了四十多年之研究。尤其在一九三七年所發表的大作《人格:一項心理學的解釋》(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出版以後,使人格心理學成為心理學中的重要研究領域。不愧是促使人格心理學受重視的最大功臣,也同時是研究人格最有刺激性及啟發性的心理學家之一。撰寫本研究問題的背景:首先,筆者有鑑於當前社會環境正全面邁向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重要層面之一是追求「教育機會均等」,但「教育機會均等」實質內涵的達成,有賴於因材施教;就是如何由教學歷程上來適應「個別差異」,期能人盡其才。奧爾波特認為,說明及解釋人的獨特性(individual’s uniqueness)是心理學的最高目標。他以人文主義的信念與人格的研究方法(Personalistic method)融合一體而研究人類行為。所謂人文主義信念,是指意圖了解人類行為的所有層面;包括生長和追求卓越的潛能。所謂人格的研究方法,是指從事了解及預測真正的個體之發展。其次,回溯到筆者在國中任教,以及服兵役時(擔任中壢第一士官學校,排長兼教官一職),與十三歲至二十歲青年,朝夕相處。發現這一階段的青年常在找尋「自我」(self),時時刻刻想看清楚自己,同時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言以蔽之,期望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能給自己定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了解「自我理論」,才能輔導青年人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而且,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支配著個體行為。從事自我心理學之研究,可增加對自己的了解;進而了解他人;更增進彼此了解以促進人類和諧進歩。「自我」的論題,原是哲學、神學的研究對象,有很長久的歷史。但自從行為主義興起,科學實徵主義方法論要求客觀;以實驗方法處理可驗證性知識,自我的研究乃遭摒棄。而最近這數十年來,心理學界相當重要的一項事件,那就是自我及「一我」(ego)概念的復甦。奧爾波特是重建自我的相關研究,使其研究起死回生的最大功臣,他折衷各派行為科學的論點,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使自我心理學在現代心理學中,恢復應有的地位。第二,縱觀今日社會的經濟生活層面,由於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所得提高,堪稱富足。但在足衣足食的物質情境下,這一代的青年學生的成就動機頗值得深討。所謂,如何由低層次的物質需求滿足後;而邁向高層次的動機?而不是如精神分析學派,「過去」就永遠決定「未來」,或是「過去」就永遠是個打不開的死結。奧爾波特處理複雜的動機問題,提出了最著名的「功能自主理論」(functional autonomy),雖然引起極大爭議,但卻是個周延(comprehensive)的理論。對於從事臨床研究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而言,奧爾波特被認為是僅次於傅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的重要影響人物。不少學者亦認為,由於奧爾波特的努力,建立起傳統學術上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和研究方面及臨床心理學間多方面溝通的橋樑。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Trait theory)亦和卡鐵爾(Raymond Cattel)同享盛名。奧爾波特深信,為了充分了解人格的多元性和統整性,必須使用新的方法。尤其是迥異於傅洛伊德模式的僅就人的生物生層面研究,專執於性欲和下意識動機。他是以整體的角度(holistic)理解人格,即兼顧哲學和心理學。一個人的哲學,是無法由心理學中孤立出來。實際上,任何心理事件的立足點,無一不是和隱涵的哲學基本假設相關聯。也因此,他表現出人文主義的研究途徑(Humanistic approach)。他描述自己的理論是具有折衷性的取向,這「折衷」的涵意,意味著從一些不同的觀念及方法中選擇最好的。奧爾波特研究方法上的新見解,和最近普遍受重視的「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相一致的。因為奧爾波特,終其一生,大部分從事教育工作,所以他的理論在教育意義上有很豐富的可參照性。綜括以上所述的特點,顯見本研究的價值所在。
起訖頁 101-105
刊名 教育研究集刊
期數 199106 (33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該期刊-上一篇 西方教育理論的孕育期--古希臘時代的教育學說
該期刊-下一篇 政治意識形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0610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No.162, Sec. 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edber@deps.ntnu.edu.tw +886-2-7749-3892 Copyright 2012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研究集刊